行业观点 / Solution Information
2020-06-02
2019年3月1日,中国民航局航安办发布11号文,正式发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指南》,各运输机场、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各民航经营单位)快速建立并实施符合自身实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做法,并与民航行政管理机构建设了安全隐患报告和监察工作机制。
图 1 2019年11号文
2010年前后各民航经营单位就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并于2015年前后建立了与其安全管理体系相符的SMS信息系统,用于支撑安全管理、安全评估和体系改进。
图 2 运输机场SMS信息系统典型业务架构
考虑到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与SMS体系融合的要求,各民航经营单位基于现有SMS信息系统,上线了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支撑功能(模块)。
在与多家民航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交流中,发现在SMS信息系统中实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模块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SMS信息系统不够灵活,新增加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模块无法与现有模块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融合;另一方面局方没有针对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明确要求,各民航经营单位没有动力持续信息化投资。SMS信息系统中的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功能(模块)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有上线就下线的情况。
因为隐患排查治理缺乏信息工具的支撑,大量的数据,包括隐患报告、隐患库、隐患治理措施、措施落实情况等流于形式,即消耗了大量组织资源,又无法实现安全隐患治理工作的效果评价,陷入恶性循环。大多数民航经营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倒退到仅仅向民航行政管理单位上报隐患。
图 3 隐患排查业务倒退到隐患上报
本文通过梳理隐患排查治理的业务主线,结合SMS信息系统(新一代数字化安全系统)业务技术架构,提供一种在SMS信息系统中融入(局部新增或者扩展的方式)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的思路。此设计思路既能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业务支撑,又能实现安全隐患治理的实际效果验证,促使安全隐患治理工作达到预期。
一、隐患排查治理的业务主线梳理
1、隐患的表现形式
我们把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缺陷、漏洞和风险控制措施失效的环节称之为隐患,包括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图 4 安全隐患的内涵
以上的“物、人、管理”在安全管理体系中被定义为危险源,于是就有了如下的隐患和危险源之间的关系。
图 5 安全隐患与危险源的关系
2、隐患排查开展的时机
民航经营单位的各项运行活动,生产运行前都通过了严格规范的风险管理,确保在一定安全裕度内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的目的就是尽早发现运行中存在的可能引发不安全事件的环节,与安全保证的各项工作同步开展,是安全保证活动的有机构成。
隐患排查开展的时机,包括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重点排查。日常安全隐患排查的目的是尽早发现运行中存在的可能引发不安全事件的环节,可与事件调查、不安全事件分析和持续监控信息同时开展;定期安全隐患排查可与安全检查、安全审核、内部评估、事件调查等同步开展;在实施变更风险管理后,与专项审核评估同步开展重点安全隐患排查。
图 6 隐患排查开展的时机和类型
3、隐患治理的业务主线
针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根据隐患的影响程度(引发事件的可能性),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确保运行的安全裕度,治理业务参考模型如下:
图 7 隐患治理的业务主线
二、SMS系统对隐患排查治理的业务支撑参考设计
通过什么是隐患、什么时候开展排查及如何治理隐患三个问题的分析,可以梳理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SMS现有体系模块之间的数据流图:
图 8 SMS信息系统融入安全隐患排查业务
具体说明如下:
a) 在系统中【配置增加】隐患报告这一新的信息类型,隐患报告用于支持所有排查出的隐患;
图 9 安全信息类型维护示例
这里需要定制开发,实现SES系统监管事项库对接,可自动、准确、及时更新监管事项库,完整记录监管事项库的更新情况,将更新信息自动通知法定自查相关责任部门及人员,有效避免监管事项库更新不及时而影响法定自查工作的开展。
b)在整改来源字典【字典增加】增加安全隐患这一整改来源项,完全重用整改模块,实现无需风险管理的安全隐患控制措施的落实和效果评估;
图 10 整改库结构示例
c)在危险源库的关联事件编号中引用安全隐患报告的编号,即完成危险源识别来源与安全隐患的关联,完全重用风险管理模块,实现需要专项风险管理的安全隐患治理;
图 11 危险源结构示例
通过 一个信息类型增加和一个字典项增加,可以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整体业务支撑,通过“安全隐患”关键字在系统中能够直接获取以下三项核心数据:
1、隐患报告数据; 2、隐患控制措施跟踪及效果评估数据; 3、基于隐患排查发现的危险源数据和隐患治理数据;
图 12 信息库、危险源库和整改库融合进行隐患排查治理评价
<全文完>